先进制造产业“先行”,山东各城市加速破局。日前,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发布的《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》显示,山东13个城市上榜“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”。
“从百强榜单来看,山东有13个城市入围,成绩十分亮眼,说明了山东在制造业的基础和优势。”11月29日,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排行榜名次与大家平时对于城市的观感基本一致,最强的城市是青岛。其中,烟台名次进步较快,其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,像万华化学这样的大型企业对城市制造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。董彦岭表示,制造业是山东的一个优势,山东既有高端制造业,也有基础性的制造业。从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来讲,要从自己的基础和优势出发,把先进的元素融入产业里面,向科技含量高、新型制造业转型。
那么这13个城市为何能上榜?先进制造业底色如何?记者观察上榜城市先进制造业现状及布局,以期看清山东各城市经济“成色”。
01
青岛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再加速
济南四大主导产业规模1.4万亿元
制造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而先进制造业不仅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、培育发展新动能、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,更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。赛迪顾问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评价体系涵盖制造业创新能力、融合发展、经济带动、品牌质量和绿色集约5个一级指标以及24个二级指标。
从全国来看,头部城市之间围绕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愈发凸显。“强者恒强”态势显著,深圳、苏州、广州依旧位列榜单前三。从山东来看,青岛跻身榜单前十,进入全国前二十的还有济南。
具体来看,山东入选城市及排名为青岛(第7位)、济南(第15位)、烟台(第23位)、潍坊(第35位)、威海(第46位)、临沂(第54位)、淄博(第55位)、德州(第62位)、滨州(第64位)、东营(第69位)、济宁(第74位)、菏泽(第80位)、聊城(第85位)。
记者注意到,青岛已是连续三年位居该榜单第七位。而青岛也率先提出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。在今年,青岛进一步明确先进制造业强市“行军图”。
今年8月,青岛印发的《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提出,聚焦“工赋青岛·智造强市”,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集群化、服务化、生态化发展。到2025年,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9%左右,支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%左右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,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50%左右,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提升。
如今,青岛高技术制造业正持续较快增长。根据日前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,1至10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9%,比前三季度加快0.2个百分点。同期,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.0%,比前三季度加快3.1个百分点;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.1个百分点,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.0个百分点。
目前,济南正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努力打造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、精品钢与先进材料、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,产业规模达1.4万亿元;集成电路、工程机械、新能源汽车、透明质酸、生物质材料、空天信息等六大产业共同体加速壮大。
在聚力提升产业能级的同时,济南聚力优化产业结构,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58%,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60%以上,“四新”经济占比达到39%,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7%,跃居2022全国数字经济城市排名第6位。
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1至10月,济南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9%,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.8个百分点。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供应加速,1-10月共生产逻辑芯片4.2千万块,服务器56.2万台,太阳能电池(光伏电池)达到去年同期的10倍,高温合金产量同比增长10.2%。
02
烟台规上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7.6%
潍坊制造业占GDP比重31.9%
位列“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”第23位的烟台,与上一年相比,前进6位,是省内为数不多的为此实现提升的城市。
这里久经工业文明浸润,工业经济是这座城市的“主引擎”,如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烟台,正成为山东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
近年来,烟台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、强市之基,构建了门类齐全、优势突出的制造业体系,“烟台制造”助力大飞机、高铁、核电、深潜等“大国重器”问天探海。烟台市重点实施“9+N”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,实施企业倍增计划。《烟台市实施企业倍增计划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就提出,以100家骨干企业、100家高成长型企业为牵引,推动企业倍增发展。
值得注意的是,烟台所追求的企业倍增不仅是规模、效益的倍增,更重要的是科研实力、核心竞争力、市场占有率等内涵式倍增。
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烟台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.6%,高于全国、全省平均7.6和4.5个百分点。烟台市重点培育的“9+N”产业支撑明显,有色及贵金属产业、绿色石化产业产值相继迈上千亿级,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速超过20%,蓬莱海洋工程、海阳新能源、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。
从制造业起步,以民营经济、实体经济见长,是潍坊富民强市的奥秘所在。
潍坊在“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”中位列第35位,那么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工业基因?
事实上,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,潍坊拥有37个行业大类,包含154个中类、350个小类;行业大类中还包括所有的31个制造业行业。
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潍坊达到了31.9%。而在贡献了潍坊经济三分之一的制造业里,有国家级制造业“单项冠军”19家,省级制造业“单项冠军”123家,省级以上“专精特新”企业932家。
潍坊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尤为明显。2022年,潍坊市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属山东省唯一。该产业集团产值4135亿元,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、全国的三分之一。集群内有176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潍柴动力、盛瑞传动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作为行业龙头的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优势突出,带动产业拔节生长。
榜单排名第46位的威海,跻身“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”TOP 50,在省内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五。
从千亿级打印机产业链,到拥有渔具碳纤维“龙头”,以及医疗器械“威海造”……威海的先进制造业强市的目标已跃然纸上。
今年2月,威海印发实施《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》(下称《政策》),以图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步伐。记者在《政策》中不仅看到了要求、目标,还看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。
如,威海在实施企业技改提级行动提出,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。对符合条件的智能化改造项目,按照不高于其设备投资额10%的比例给予补助,单个企业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。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方面提出,加强创新载体建设。对成功创建国家级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牵头企业,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、300万元奖励。
03
临沂工业投资增长21.5%居全省第4
德州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
临沂、淄博在“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”中分别位列第54位和第55位。在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临沂,正深入实施“先进工业强市”战略,追逐数字化浪潮,智能制造已成为这片红色土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,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。
最新数据显示,1至10月,临沂40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2.2%,增速居全省第5位;工业投资增长21.5%,居全省第4位。
在培育专精特新、瞪羚和单项冠军企业方面,临沂新认定国家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3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300家,瞪羚企业27家,创新型中小企业385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新增排名居全省第4位。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提升方面,1至10月,临沂共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218个,技改投资增幅17.2%,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。绿色化技改项目124个,占比10.2%。
从传统工业强市,到新型工业化强市,淄博正瞄准先进制造业。对于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,今年淄博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。面对绿色化工、机械制造、绿色建材、先进纺织、特色轻工、高端陶琉等传统优势产业,淄博着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,以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为方向,推进实施“千项技改、千企转型”,全面提升产业内涵发展水平。提出到2025年,传统产业基本完成改造升级。
在实施“四强”产业攀登计划方面,淄博提出,推动新材料、新医药、智能装备、电子信息“四强”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到2025年,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,新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70亿元,智能装备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,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。
如今,“四强”产业早已占据淄博工业“半壁江山”。
来自淄博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,38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,增长面达57.9%,比上半年提高5.3个百分点。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,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1%,比上半年提高2.3个百分点,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%,同比提高0.9个百分点;“四强”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4.8%,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7个、0.8个百分点。
排在“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”中第62位、第64位的分别是德州、滨州。
德州市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“十大行动,出台了《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将工业稳增长、重大项目落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,130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和113个省技改导向目录项目,均超时序完成投资进度。上半年,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1%,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.2%,工业运行平稳有序。
同时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,截至9月底,德州全市新能源装机781.2万千瓦,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47.7%,居全省第1位。
今年滨州印发实施《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(2023-2025)》,聚力实施产业链集群发展、主导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11大专项行动。
同时,还印发了《滨州市先进制造业“2023突破提升年”工作方案》重点任务包括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制造业龙头企业培育等。方案提出,全年高端铝、精细化工、智能纺织、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营收分别达到4300亿元、2300亿元、1800亿元、1950亿元。
据了解,今年以来,滨州助力全市1075家企业、229个项目、6个产业集群、5家工业园区获得50多项政策、3.35亿元资金支持。滨州全市3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200强(全省第4位);5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(全省第5位),6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(全省第2位),营收总额7871亿(全省第2位);魏桥创业集团连续12年入选世界500强,位居第172位。
04
菏泽“四新”经济投资同比增长8.9%
聊城工业企业产品产量增长面63.0%
石化、橡胶轮胎、石油装备等产业优势突出的东营,在此次榜单中位列第69位。为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,近年来东营聚焦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集群化”发展目标,围绕链条经济、数字经济、产业生态实施改革创新,不断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。最新数据显示1至10月份,东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.6%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8.5、5.7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2位。
昔日“煤城”济宁以第74位现身“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”榜单。实际上,一度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期阵痛的济宁,正以空前的力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力图实现转型突围。
去年7月,宁德时代落子济宁引发关注。目前,宁德时代在济宁布局的五大产业板块全速推进。
随着一批引领性、支撑性重大项目的落地,济宁先进制造业“聚链成群”,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代表的产业呈现加快发展、全面起势的势头。同时,高端装备制造业见长的济宁,目前高端装备产业攀登企业达302家,进入“强企俱乐部”矩阵的企业127家,其中高成长企业116家,攀登进阶的后劲十足。
菏泽、聊城在榜单中分列第80位和第85位。那么,这两座城市的先进制造业的“量”与“质”如何呢?
前三季度,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02亿元,可比增长7.0%;主要经济指标中,7项增幅居全省第一位……这是菏泽最新公布的经济运行“成绩单”。
围绕“231”特色产业提速发展,菏泽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,入选省“十强”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领军企业累计分别达到11个和15家。目前,菏泽“四新”经济投资同比增长8.9%,高于全部投资增速0.4个百分点,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.3个百分点。
与上一年相比,聊城是山东入选城市中进位最大的,前进了8个位次。那么,聊城有哪些经验之谈?那便是聚力工业经济“头号工程”持续攻坚突破。
今年以来,靶向施策稳定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,统筹抓好制造经济、数字经济、民营经济“三个经济”,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。上半年,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11个,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.5%,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.3个百分点,位居全省第5位。新增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3家,总量居全省第3位。
最新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,聊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0%,增速较1—8月提高0.1个百分点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5.0、1.9个百分点;工业企业产品产量增长面63.0%,较1—8月提高2.2个百分点。其中,客车、工业机器人、减速机、中空玻璃、合成纤维、电解铜等高端化、绿色化产品产量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